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中医临床基础学系开展集体备课—云端教研不松懈,思政引导见效果


    疫情虽然暂缓了师生返校相见的脚步,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求知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暂时的分离而降温。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本学期学系按要求开展了《伤寒论选读》《中医学概论》等多门课程的线上教学工作老师们不断探索教学新的手段与方法,线上教学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更好总结经验,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系于6月24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校督导崔海教授、许利平教授、吴霞教授参加。


首先郑亚琳老师介绍了《伤寒论选读》课程线上教学情况。《伤寒论选读》课程采用新版的雨课堂直播教学方式,不仅使线上课互动更为方便,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出勤情况,并方便设计随堂测试题,及时测试学生听课成效。在授课中课程注意每章节设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授课教师使用雨课堂批注的功能认真批改(见图1),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方法中,强调翻转课堂的应用,老师提前布置预习大纲,讨论的问题附在预习大纲中,由小组共同讨论,并在课堂上交流,同学们反应热烈,取得良好效果。期末考试使用雨课堂在线考试形式,通过视频实时、智能化的监考方式(如摄像头异常或切出考试页面等自动的检测和提示),顺利完成本门课程的考试。条文背诵是《伤寒论选读》形成性考核组成的一部分,经过讨论采用腾讯会议线上抽题背诵的方式。背诵的同时,要求开启摄像头,教师查看背诵情况。调动了所有同学积极性,增加了每个同学的参与度。



邹大威老师介绍了《中医学概论》线上教学情况,课程充分考虑了护理学院同学没有中医基础的情况,在理论课直播的同时,在腾讯会议直播授课中采用了点名、随机提问记入平时成绩、课堂师生互动、布置课后作业,集体反馈和个体反馈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教学互动,保障了教学质量。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库进行了舌诊的实践学习,充分利用针灸取穴小视频以及教师亲自直播示范常用进针、行针、出针、艾灸的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见图3)。在直播授课中最大可能的实现了师生互动。在授课中多次进行任课教师集体备课保证教学质量。本门课程主要面向护理本科生进行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各位老师积极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授课中。邹大威和马赟老师在线上实验课授课中结合来自疫情临床一线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舌象,强调“舌诊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舌诊分析实操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中医抗疫在阻断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中的作用,以及“早期干预,全程辅助,防止轻转重”的特色和优势;并向学生传递了医护人员无私奉献,不辞辛劳的价值观。宗文静老师用身边的实事举例,朋友在武汉转车中因佩戴N95口罩,有效避免了新冠病毒感染,这也是“未病先防”的思想在新时代的体现。张璐老师在讲授足三里穴位时,提到中医的“扶正祛邪”的治则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正气,减轻疫毒对脏器的损伤。课程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向学生传递中医文化自信、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以及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们都应该为“疫情动态清零”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秋云、张秋霞、杜宇琼老师分别就《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温病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伤寒论选读》的课程思政从社会责任感培养、医德医风教育、创新意识训练、文化自信心培养等多角度开展思政教学。《金匮要略》强调给每个老师发挥空间,把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章节内容中。尤其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课程思政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温病学》则注意结合温病学发展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及中医学的自信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结合抗疫的“中国方案”,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医学的生命力;将身边的优秀人物或典型事件融入温病学的课堂,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中医药的科研进展及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及爱国情怀。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提高了学系老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本次集体备课围绕本学期授课的课程及课程思政工作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凝聚共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有益探索。分享和讨论结束后,督导老师们参与了讨论,对学系本学期线上教学工作及集体备课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吸取经验,为下学期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认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