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中药药剂学系开展线上教学集体备课

复盘线上教学,应对各种挑战

——中药药剂学系开展线上教学集体备课


临近期末,中药药剂学学系按照学院的部署进行了线上集体备课,对本学期学系主要承担的《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药事管理学》等3门中药学专业主干课程的线上授课情况进行总结,针对20202022两年线上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对本年度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进行复盘,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应对各种可能挑战的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授课团队主要围绕线上教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包括院长王伽伯教授、副院长刘长利教授在内的6名学院督导老师进行了旁听和指导。

《药事管理学》是必修考查课,考试形式为开卷,前些年大三同学面临考研,对该课程不太感兴趣,加之2019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整个药品管理体系均有所调整,增加了教师的备课和授课难度。针对以上问题,课程负责人王满元老师带领教学团队依托学校教改课题,从2021年起实施“精讲要点(2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的授课模式,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体系基本框架,培养学生职业守法意识方面。开课前,教学团队分别就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方法进行了2次集体备课。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前1天发布2-3个与本章节相关的案例材料和引导性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听课。通过案例讨论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同学们思考。一学期下来,基本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授课老师表示备课时需查阅大量资料,加深了自身对于课程的理解;同学们表示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更加专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提高。最后,针对如何解决药事管理法规时常变化,而教材不能时时更新的问题,有老师建议教师可以介绍法规出台的缘由,以及监管部门一般会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和法规的完善等,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药事管理学的基本思维,能主动预判相关的变化,更好应对出现的问题,真正授人以渔。

《中药炮制学》是必修考试课,负责人马莉老师进行了课程汇报。基于该课程联系中药和中医的桥梁作用及中药“药食同源”的特点,炮制团队在线上实验课中开展了“生活中的炮制学”,很多核心的内容如炒法、炙法、发芽法,都让学生在家庭厨房进行了实际操作,尽量弥补了无法进实验室训练的不足。而课程思政方面,主要突出三个环节:1.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工匠精神、“炮制虽繁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中药人的责任和担当等。2. 以劳动为荣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的快乐。3. 强调医药圆融,体会炮制作为中间媒介的重要性。课程评价方面,设计性实验没办法在线上开展,改成了实训的汇报,由4次实验直播和4次学生汇报组成。马莉老师表示,本学期授课可能会有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是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线上师生互动时间,感觉到学生思考的细致程度和深度超过了老师们的预期,比如学生对于老师一带而过的讲授内容会推想很多原理等,一定程度上比在实验室照单操作收获了更多的启发,训练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老师们更是感动于学生的反馈(图1),很多同学分享了尝试多次最终成功的喜悦,把炮制实验列为本学期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课程。同时,教师还以科研转化教学的思路使传统的工艺原理“老树发新芽”,如引入动物药、淡豆豉发酵、大豆黄卷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炮制角度寻找科研思路,这样更有利于传承炮制理论技术的传统精华,并发扬光大。





1 同学们线上分享大米不同炮制品的操作方法及心得

《中药药剂学》是必修考试课,从2020年开始,理论授课基本形成了课前小视频引发兴趣、课中讲授、课后BB平台习题+难点详解的模式,教师感受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在微信群的提问也是比较细致和有思考的。实验课方面,2020年线上授课基本采用教师操作录像编辑后配以讲解的的方式,今年前半段教学疫情允许老师进校,为了让同学们能对实验预习、处方分析、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形成系统认识,又改换了教师直播授课方式(图2)。实验授课前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提问,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强调理论对实验的指导。整个直播课需要三位老师通力协作,加上提问、讲解、师生实时讨论,用时可能比线下的时间要长。5月份以后教师不能入校,只能采用录像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对同一班级做不同教学形式的效果比较,实验考核后的调研显示:线上直播实验操作的优势在于过程完整真实,细节呈现得好(75%),但受直播设备影响较大(75%);播放实验录像的优势在于节约上课时间(94%),能更加关注实验要点(66%)。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两种上课形式均可,其余同学大部分更喜欢教师线上直播实际操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78%)还想返校后再进行几个代表性剂型的制备。

中药药剂学团队老师还表示,今后还可以借鉴炮制学实验课的成功经验,设计“生活中的药剂学实验”,从而实现3种实验授课方式的无缝切换,发挥各自优势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2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教师进行实验课直播授课

接下来,李静老师分享了今年中药药剂学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本学期理论课采用了4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以前PBL教学相比,对分课堂更加强调老师对内容的精讲,留给学生一些模块或重点问题进行内化吸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3-4人)讨论,然后进行汇总汇报,请学生能把收获比较大的内容作为汇报呈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同学们向其他组进行提问。对于有困惑的问题,可以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即“亮考帮”。4次对分课堂内容的选择是层层递进的,第1次请学生关注剂型的发展历史、具体问题解决等拓展式的学习,相当于将每个剂型概述和制备的部分交给学生;第2次是中药注射剂,涉及到提取、精制、分离等制备工艺,力图训练学生系统中药的思维,联系前期的单元操作内容;第3次是各类银黄片剂的设计与质量评价,是比较高阶的制剂工艺的设计创新;第4次是一些传统小剂型的特点和临床合理的选用,对分课堂的设计涵盖了课程的四个核心内容: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每次对分课堂结束后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感受,吸纳同学们的建议。经过4次的不断磨合和改善,最终形成师生共识,实施“对分课堂”应该注意几个关键环节,如课前学习其他小组PPT,评分改为更客观的形式,以利于整体质量提高。大家认为这种方式提升了学习的挑战度,虽然云端没有线下气氛热烈,但有利于弥补线上教学学生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的缺陷。

《中药药剂学》作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关工作需要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吴莎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课题进展情况作了介绍。近两年,团队完成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中药药剂学的课程思政案例集的编纂,今年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对大四(去年上课)和大三(今年上课)的同学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均认为学系的3门专业主干课课程以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能提高中医药专业自信、中医药人的社会担当,培养职业道德等,但认为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还可以加强。大四的同学认为实验操作过程中课程思政收获最大,大三的同学则认为理论授课中收获较大,分析原因可能与大三同学只能线上听课有关,实际操作和网上看直播或录像对于学生的启发是不同的。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大四同学倾向实验教学体悟,大三同学希望增加课程思政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度。95%以上的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挖掘课程思政内容,说明“教师讲”不如“同学悟”。老师们认为,中药药剂课的课程思政工作今后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增加课程思政的时效。另外之前以理论课的课程思政为重点,后期应继续完善实验课的课程思政教育。

最后,学院督导吴霞教授表示集体备课为下学期开课的学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了解了一些新的教改内容如“对分课堂”的实施。王伽伯院长表示,疫情期间老师们克服困难,群策群力,千方百计为保证教学质量想了很好的办法,同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刘长利副院长表示,要认真做好总结,有些可复制、可借鉴的东西,可以作为学院的特色在专业认证中展示,一些教改课题需要继续深入,取得更好的成效。据悉,近日中医药学院各学系也陆续开展了线上集体备课,收到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