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药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职导师
English
博士研究生导师
高彦彬 王秀娟
龚慕辛王蕾
许利平  
   
中医系硕士生导师
临床基础:   车念聪 高连印
    耿建国 张秋云
中医基础:   李冬华 刘文兰
方剂学:   李明  
医史文献:   章红英  
针灸推拿:   崔海  
     
中药系硕士生导师
陈忻 吴霞
刘长利 高伟
赵晖


兼职导师
王智民石任兵
边宝林乔延江
刘淑芝朱晓新
肖永庆林娜
崔晓兰梁日欣
梁爱华黄璐琦
临床基础

    车念聪,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中医学特色专业负责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学学术带头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肝病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肝胆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全国中医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肝胆病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协会理事等职。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肝胆病证治规律研究。主要从事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研究慢性肝损伤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损伤)和脾胃病(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如胃炎、溃疡病、肠炎)的中医临床证治规律。先后发表《从1056例乙肝治疗看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新进展》、《脂肪肝中医治疗思路》等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参编、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等专著8部。近年来主持、参加市局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北京地区慢丙肝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课题在十余年研究基础上,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证治规律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共获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成果奖3项、局级成果奖3项。《"软肝煎"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及抗纤维化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任硕士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任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培养博士生2名。作为本科生导师,指导212名本科生。培养学生基于中医思维,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手段,对慢性肝损伤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损伤)等中医证治规律进行研究。

    耿建国,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医临床基础学系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环球中医药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仲景学说理论与临床研究。主要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从医37年,潜心钻研中医经典,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有独到的心得和感悟,临床将经典理论和辨证思维运用于内、外、妇、儿科等疾病的治疗及疑、难、急、重病症的救治,对于多脏失调、寒热虚实错杂等,善于从局部病变寻找整体原因,整体病变从局部入手,扶正祛邪、寒热并用、虚实兼顾,辨证准确,效果良好,成功抢救急性心梗、心衰、何故、呼吸道出血不止、哮喘持续状态、高血压伴水肿、高热不退等急危重症病人。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及教材6部。近年来,主持市局级课题5项,参与973、国自然、市自然等课题5项。主持研制纯中药功能性食品“降脂减肥”胶囊,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招收并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作为本科生导师,指导213名本科生。临床带教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20余人次,从传统的中医经典思维培养和启迪学生,为学生今后临床工作打下较坚实的中医经典基础。

张秋云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基础学学系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7月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医内科学专业脾胃病方向),导师姚乃礼、钱英教授,为第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钱英教授优秀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肝胆、脾胃病证治规律研究,重点研究慢性肝损伤性疾病(慢性重型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损伤)和脾胃病(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如便秘、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肠炎等)的中医临床证治规律。先后发表《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肝组织TNF-а含量及肝组织TNFR1表达的影响》、《从痰论治肝纤维化的探讨》、《截断逆挽方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死亡率的机制探讨》等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参编、主编《伤寒论选读》、《慢性胃炎中西诊治180则》、《萎缩胃炎诊治》等专著12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3项,主持市局级科研课题2项。2005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2005年何时希、谢海洲奖学金三等奖”;“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华夏医学科技奖2014年度三等奖。主要从事《伤寒论选读》、《中医学概论》、《中医英语》本科教学及《伤寒论研究》、《中医络病学研究进展》研究生教学工作。但任硕士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重点探索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医药防治的疗效及其机制。作为本科生导师,指导318名本科生,善于跟学生沟通,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进行悉心指导。

张秋霞,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脑病证治规律研究。主要从事金匮要略、伤寒论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研究中医药防治脑缺血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编写《金匮要略》案例式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金匮要略》规划教材、“十二五”《金匮要略》规划教材三部;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医学》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了《中医美容学》国际化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名医经方验案》的编写工作,此著作获得了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著作二等奖。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七年制学生3名。作为本科生导师,指导6名本科生。

    高连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基础学学系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钱英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王融冰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肝胆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北京市仲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肝胆病及脾胃病证治规律研究。重点研究肝胆病(慢性重型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和脾胃病(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如便秘、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肠炎等)的中医药防治。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973、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的《“软肝煎”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及抗纤维化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主编、参编《专家教您防治肝病》、《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脾胃病》等著作8部。主要从事《伤寒论选读》、《中医养生学》本科教学及《伤寒论研究》研究生教学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重点探索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防治的疗效及其机制。作为本科生导师,指导213名本科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学校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邮编:100069 电话:010-83911627 传真:010-83911627
联系我们:tmoffice@ccmu.edu.cn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